13761032326
当前虽有疫情发生,但202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如期而至,揭示我国“三农”问题的基础性及“三农”工作的持续性。自2004年始,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十七年关注“三农”问题,202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又有着特殊的意义。“三农”领域的不平衡与不充分问题还待破解,全面脱贫攻坚任务卐还待攻克,“一号文件”既是发令枪,也是军令状。“三农”领域在保发展、促公平、优供给、惠民生等方面的困难仍不小,但日益兴起且颇具活力的新要素、新消费、新模式也持续成为我国“三农”发展的Ψ 助推剂。“一号文件”中部署了下一阶段“三农”工作的重要方向和重▂点领域,在此进行一并解读。
一、稳压器与压舱石: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一以贯之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仍继续聚焦和发力“三农”。农业问题关乎国计民生,关系经济社会稳定及】国家发展目标的如⊙期实现。“一号文件”如期而至,彰显我国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的信心决心。文件提出,从粮食生产、乡村产业、农民就业等五个方面保障农产品供给。而聚焦当下,在疫情发生的特殊时期,不仅需要协调“三农”领域的供给侧矛〖盾,还需解决农业生产流通领域的突出困难,促进供◥需双侧的对接,确保新的一年“三农”发展任务保质保量完成。
二、强攻坚与ξ 补短板:决战小康之年怀抱必胜的信心
“三农”问题长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板和弱项,在决战♀全面小康的关键之年,“三农”领域的脱贫攻坚与补短【板任务艰巨且紧迫。“一号文件”提出今年“三农”工作的两大根本任务,即脱贫攻坚最后堡垒必须攻克,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必须补上。
——脱贫攻坚主战场。2019年,我国减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340个左右贫困县脱贫摘帽,“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基本解决,“三区三州”贫困发生率∏由8.2%下降到2%。各省市脱贫成效越显著,最后的攻坚任务也越发艰难和越发关键。我国贫困人口中仍有一半以上在农村,且深度︽贫困区域和深度贫困人口占比较大,脱贫攻坚的剩余任务都是硬骨头。
——找准关键补短板。对于农村区域及“三农”领域长期〖存在的软硬件条件缺口,“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补齐农村区域在基础设施、供水、人居环境、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文化、生态环境八个方面的短板。近两年扶贫攻坚、厕所革命等各项任务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而补※短板的关键在于,推进各项软硬件设施改善,要符合农村区域实情、切实惠及农◢村居民、满足乡村实际发展需要。
各省市脱贫攻坚成绩单不完全统计
江苏: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实施四年来,实现脱贫254万人,脱贫率达▆到99.99%以上。截至2019年12月31日,还剩6户、17人未脱贫。
黑龙江:截至2019年,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有98%脱贫;全省177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全省20个国贫县已脱贫摘■帽15个,剩余5个国贫县达到脱贫摘帽条件。
江西:2019年,全省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效:最后7个贫困县达到摘帽条件,剩余387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实现41.1万人脱贫,贫困人口从2015年底的200万人减至9.6万人。
安徽:2019年,安徽预计9个贫困县摘』帽、64个贫困村①出列、40万贫困人口脱︾贫的年度目标全面完成,贫困发生率从上年的0.93%降至0.16%。
湖南:2019年有20个贫困∑县摘帽、718个贫困村出列、63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全部贫困县、贫困村将№摘帽出列。
湖北:2019年全省92.5万人脱贫、800个村出列,预计17个贫困县摘帽任务将圆满完成,贫困发生率由︼2018年底的2.4%降至2019年底的0.14%。
河南:截至2019年1月,全省有651.1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减贫率达到93%。已有39个贫困县摘帽,减贫率达到74%。剩余14个贫困县正在进行第三方评估,有望※顺利脱贫。此外,现已有9484个贫困村实▽现脱贫退出,退出率达99%。
陕西:2017年4个县摘帽,2018年23个县摘帽,全省※贫困县数量减少近一半,革命圣地延安实现了全市所有贫困县率先摘↘帽,全省脱贫攻坚取得重大决定性发展。2019年陕西省计划剩余的29个贫困县全部摘帽,56.5万人脱贫。
新疆:2019年,新疆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实现64.5万贫困◥人口脱贫、976个贫困ω村退出、12个贫困县摘帽,贫困〗发生率降至1.2%。
西藏:2019年西藏全区剩余1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19个计划退出贫困县(区)达到脱贫摘帽标准,如期完成党中央确定的“争取在2019年底▲前宣布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任々务。
内蒙古:自治区贫困人口由2013年的157万减少到2018年年底的15.24万。2019年全年←脱贫14.1万人,贫困嘎查村全部出列,最后一批20个国贫旗县摘帽工作已完成第三方评估,将按程序◤公告退出。
甘肃:2019年,甘肃省31个贫困县◤摘帽退出,藏区实现整体脱贫,全省减少贫困人口93.5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9%,
四川:2019年实现50万人口脱■贫,1482个贫困村退出,31个贫困县达到退出标准,贫困发生率降至0.3%。其中,深度贫困地区累计减贫18.7万人、635个贫困村退出,藏区所有贫困□县全部达到摘帽标准,凉山州首次有4个贫困县达到摘帽标准。
重庆:2019年,“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动态清零,城口、巫溪、酉阳、彭水4个县能够摘帽,11.44万贫困人口脱贫,全市贫困发生率降至←0.12%。
云南:2019年云南省实现136.8万贫困人口净脱贫,3005个贫困□ 县出列,33个贫困县申请脱贫摘帽,“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基本解决,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31%,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贵州:2018年,全省148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4.3%,减贫人数创2013年以来※的新高,14个贫困县通过脱贫验收、2500个贫困村出列。
海南:截至2019年12月,标注脱贫↑退出14496户、45002人,完成年度脱贫4.5万人的计划↓任务。
三、新挑战与新作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
脱贫攻坚为▲今年“三农”工作中的一个首要任务,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有利于确保“三农”工作的全面系统推进。在做好二『者的衔接中,以下三个领域的工作仍是发展之√要:
——产业振兴仍『为核心。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核心举措,产业振兴以“授人以渔”的方式,增强乡村内生动力,增强乡村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必须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和农村产业的现代化。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对构建农业全产业链⌒ 尤为关键,打破城乡壁垒、产业壁垒、制度壁垒才能促★使新要素、新模式在乡▓村产业中的释放新价值。“一号文件”提出继续鼓励家庭农场与农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合作模☆式,发挥农村带头人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作用。对乡村产业发展中突出的用地问题,文件提出要抓紧【出台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ξ地的政策意见。
· 今年“一号文件”中关于∮用地问题的政策意见
1.坚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
2.完善乡村产业发展用〓地政策体系,明确用地类型和供地方式,实行分类管理。
3.将农业种植养殖配建的保鲜ㄨ冷藏、晾晒存贮、农机库房、分拣包装、废弃物处ㄨ理、管理看护房等辅助设施用地纳入农用地管理,根据生产实际合理确定辅助设施用地规ζ 模上限。
4.农业设施用地可以使用耕∮地。
5.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前提下,通过村庄整治、土地整理等方式节余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发展乡村产业项目。
6.新编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应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省级制定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应安∴排至少5%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ぷ项目用地。
7.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可以通过入股、租用等方式直接ぷ用于发展乡村产业。
8.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审批进行全面梳理,简化审批审核程序,下放审批╳权限。推进乡村建设审批“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
9.抓紧出台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的政策意见。
——“三块地”改革仍为关键。制度改√革与优化制度供给是激活农村要素、农村市场及农村主体的重要方面,“三块地”改革是∩进一步激活农村市场、激活集体经济的关键。“一号文件”中提出完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配套制度,宅基地使用权确权颁证,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等。在保@ 障农业生产稳定和农民增收的同时,积极探索拓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
——优化投资仍为重点。2019年以来,我国农∏业投资出现一定幅度的下滑,既有宏观经济影响的原因,也有产业自身发展的影响。近两年乡村投资热潮下,一部分社会资本回归理性。“一号文件”中提出启动实施现代农业设施投资项目,特别ζ是冷链等农村保鲜仓储设施;优化农业农村投资环境和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引导和鼓励①工商资本下乡;根据农业生产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征,促进多种类型的农业资产可依法合规用于抵押融资。
——民生保障仍为重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民ω 生保障是检验“三农”工作成效的根本∑指标。还应系统评估上一阶段在乡村人居环境治理、厕所□ 革命等工作中的成效与不足,适时调整方向,根据东中西部发展实际,确保民生工作系民之要、解民之需、符合乡村发展』规律,而不能用城△市化的眼光、城市化的手段及城市化的方法用“一刀切”的方式解决乡村和居民的民○生问题。
四、新消费与新模式:消▂费下沉下“三农”领域的旅游价值张力
——消费下沉下,农村市场呈现可深挖潜力。一是农村居民(含城市打︾工者)收入水●平提高,旅游需求迅速】增加,不断填补到日益升级的大众旅游需求池中。旅游行业需要研究这类市场需求特征,不断丰富针对下沉市场的品质化旅游供给。其次,农产品品牌化与深加工程度提高,旅々游商品化及文创化机遇增加,传统制造业及城市文创产业可广泛参与其中。在“后备箱”工程推进、农村电商多重动力推动下,切实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及农旅融合效益。
——理性回归下,乡村旅游投资质效提高。乡村旅游投资理性回归。在前一发展◥阶段,乡村土地政策及制度供给相对缺位,大规模的大棚房整治导致乡村旅游投资有所冷☆却。乡村民宿旅游热后,乡村旅游新业态发展也逐步回归理性。伴随土地政策的完善、制度供给的改革以及投融资环境的提升,旅游投资将以更高的质量、更高的效力投入到乡村建设中。
——需求升◥级下,乡村旅游产品持续迭代。乡村旅游产品需要向更具人文关怀、更高品质效益的方向迭代升级。粗放化的农园、农庄进入结构调整阶段,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等政策端口收紧,民宿等乡村新业态努力提升市场效益,智慧农业№体验、农业科普、自然研学、乡村康养等乡↘村旅居新业态迎合需求应运而生。乡村旅游亟需补上产品、服务、质量、效益上的短板。
——疫情影响下,乡村郊野唤起旅游热。为迎接疫情影响后的【乡村旅游复苏,在旅√游产品上,应以营造干净清新的乡村环境为首,让游客放→心来;在旅游体验上,应做足户外空间的轻体验,补偿城市居民积压的户外活动需要;在旅游营销上,做好基于当前游客心理的乡村◢旅游营销;在旅游消费上,可扩大绿色有机农产品的消费,对乡村绿色有机产品精致包★装,拓展线上渠道,实现线上线下销售的结合。
《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指引》发布,点名12个投资重点产业和领域
中央首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ξ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卐置体制机制的意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ξ关于印发 《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 重点任务》
农地入市 | 解读新《土地管理法》对旅游开发获地模式带来的影响
超级IP「变形记」:文旅融合下的IP化场景打造新思考
时评 | 春风已至,春天不远。奇创解读《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
国务院:除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外,全面停止新增围填海项目审批
时评| 深度贫困地区的发展红利正在◥开启!